南国某地,山高林密。某掘进施工作业现场,火箭军某工程旅官兵正面对一次与岩石的坚强“比赛”。
坑道深处,官兵突遇石质破碎带,碎石扑簌簌地往下坠落,随时有可能发生岩爆的风险。现场气氛反常严重,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正在作业面上操作凿岩配备的一名一级军士长……
仔细调查剖析围岩周围的环境后,只见他操作凿岩配备将3个大臂精准定位在岩石上,凿眼、注锚杆,很快扫除险情。这名被官兵称为“钻王”的一级军士长便是该旅“金牌”凿岩配备操作手顾汉春。
可谓“地下长城”的国防工程阵地记录着顾汉春的军旅之路:25年如一日驾御凿岩配备,奔驰在施工一线多项阵地工程建造,操作过7种类型的凿岩配备;曾对近10种配备的修理、办理、运用方法来进行立异,为部队节省经费数百万元,是凿岩配备施工范畴当之无愧的“大拿”。
刚触摸凿岩台车这个特种配备时,顾汉春的愿望就能操作这个“变形金刚”完好打出一条美丽坑道。他从前慨叹地说:“铁匠打铁,木匠做工,咱操作配备在石头上‘雕塑’,也得有自己的完好著作吧!”
那年,某大型工程行将开工,旅里抽调顾汉春带领2名操作手赶赴新工区,担任该工程初始的口部施工使命。然而在实践施工时,因坑道规划大、掘扩难度高级问题,施工作用一般,遭到工区指挥长的批判。
初战晦气对顾汉春牵动很大,他下定决心更新施工理念,测验改动曩昔的操作形式。
一次外出观赏时,顾汉春看到当地施行工程人员用手风钻打的坑道,光爆质量优秀,弧圆成型润滑平坦。“为什么手风钻能打出如此好的作用,而凿岩台车不能呢?”通过仔细比较,他发现手风钻钻杆细,施工时可通过耐性适度曲折,紧贴侧墙到达最佳钻孔视点。“那么能不能使用钻杆的长度和耐性,把手风钻的钻孔优势转变到凿岩配备作业中来呢?”从那时起,爱揣摩的顾汉春和其他操作手每天边打眼边考虑边总结,不断和技能组、施工连队交流心得,探究新的施工技能。
在接下来的施工中,顾汉春斗胆做了几回测验。后来,这种全新的操作方法投入到施工中,不光处理了从前的难题,并且使每次断面掘进速度进步30%以上,遭到上级的必定和赞誉。
这次阅历在顾汉春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。从此以后,无论是学习训练,仍是跟岗实习,顾汉春总是书不离身、笔不离手,不明白就问,不断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堆集经历。
地下掘进施工是一项体系杂乱的技能,除了要把握凿岩配备机械性能,还必须对施工规划、坑道石质、爆炸技能等状况了然于胸。顾汉春把“永无止境”奉为座右铭,如饥似渴地寻求技能提高,终究成为全旅第一个熟练把握爆炸、凿岩配备操作和修理的多面手。
一个人干好是才能,教出一群人是担任。技高为师,在掘进施工的实践中,顾汉春将自己的经历技能向战友倾囊相授,先后培养出80多名凿岩配备技能人才,现在已有20多人成为一线次荣立三等功,荣获三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,并被火箭军赞誉为“十大砺剑斥候”。(王满洋 杨顶峰)